第(3/3)页 “一时间蜀国内忧外患,蜀汉政权摇摇欲坠。” “而后,刘禅继位,但是国家的军政大权基本掌握在了诸葛亮手中,诸葛亮本意是好的,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北伐成功,复兴汉室,统一中原,结束战乱!” “也得亏蜀国有一位丞相诸葛亮,饶是如此,诸葛亮也是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及心血,才稳住了局面,并且将国力提升到了,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!” “223年刘备病逝,白帝城托孤,传给刘禅和诸葛亮的蜀汉,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摊子。” “从领土来说,蜀汉只剩下益州,地狭人少,蜀吴魏三家土地差不多是7:2:1,蜀汉不但垫底,简直是惨不忍睹,刘备带领入川的部队,又被陆逊给灭了不少,皇帝年幼,朝廷上的波澜也难以避免。” “而所有的希望却压在了诸葛亮的身上。” “如果要想保住蜀汉,至少得解决一个问题,刘禅刚登基内忧问题,不是那么好解决的。” “诸葛亮深知孙吴联盟的重要性,它是蜀汉的立国之本,所以虽然东吴首先背叛盟约,阴谋夺占了荆州,但是北方的曹魏政权虎视眈眈,始终是蜀汉的最大威胁,因此诸葛亮忍辱负重,力排众议派重臣出使东吴,孙权也乐见其成,于是双方重建了孙刘联盟。” “外患算是平稳了,可是诸葛亮也清楚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联盟,在此期间他必须恢复蜀国的兵力。” “可是刘备举全国之力进行的夷陵之战是一场国力的大比拼,失败后蜀国的人才和精锐军队几乎损失殆尽。,诸葛亮接管政权后手中已经无兵可调用。” “所以诸葛亮用各种政策和手段鼓励人民踊跃当兵,用了二年多的时间操练士兵,养精蓄锐,最后收复南中,渡过泸水,七擒孟获,南蛮归心,成功稳定了蜀国的大后方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