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赵光义也想建功立业一番,可他比他哥哥差远了,两次北伐都被打跪,既然武的不行,赵光义就转文了,别说在文方面他表现的还不错。” 所以宋朝重文轻武这个锅应该是赵光义,赵匡胤两个来背,如果说赵匡胤能活着结果会不一样,没有可能,因为没有如果,赵匡胤在还未征战的时候,去世了。” “说到这,“重文轻武”,“杯酒释兵权”,“分割相权”,这三个决策已经决定了大宋的衰亡,还有两个小错误,讲不讲其实都无所谓了,不过,宋太祖应该想听的吧!” 赵匡胤:听,怎么不听,我都会改的,上次就决定更改了,这次奖励一发,我相信,朕还会征战四方,打下异族,一统中原,朕要让北宋百姓安居乐业,武将成为大宋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防线! “两个小问题,定都之错和一统之误。” “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汴梁,处于中原腹地,黄河脚下,周围一马平川,根本无险可守,皇城的选据点应该是易守难攻的。” “北方辽国的骑兵数天就能到达黄河边,渡过黄河就直接到了汴梁城门下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如果异族突然进攻,当你看到对方到来时,已经晚了,很难合拢军队,在开国大典上,你颁布了很多新政,唯独没提到定都的问题。” “汴梁俨然成了第一道国防线,也是最后一道国防线,以致汴梁城聚集了数十万府甲重兵。” “等到赵匡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,木已成舟,迁都的问题被永久搁置了下来,后来的靖康之变,金军南下,从渡河到完成对汴梁的战略性包围,仅仅用了三天时间,足以说明汴梁在当时是不适合做首都的。” “第二点,统一之误,宋太祖在进行全国统一的战争时,采取的策略是先南后北。” “诚然,攻占南方,特别是统一农业条件较好的江南,能给大宋王朝的江山巩固带来良好的经济基础,但是南方这些分散的割据势力对大宋王朝来说,根本就不足为惧,纵观历史,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