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除了李泰等觊觎东宫之位的少数人外,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对李承乾好。” “事实上,这与如今我们常听到的“都是为了你好”差不多,没有人有恶意,偏偏却把一个人心里的“恶”全部激发了出来。 所以,李承乾会怨恨张玄素、于志宁等人,会怨恨那个“分享”了父爱的亲弟弟李泰,当与他同吃同住的称心被李世民下令处死之后,他更是怨恨着自己的父亲。” “对于亲弟弟李泰所获的荣宠,李承乾是恨得咬牙切齿,满脑子的“我要教训他!”直接尝试着开始谋杀李泰。” “贞观十六年,李承乾暗杀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失败了,他担心事情败露,自己太子地位不保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与汉王李元昌、驸马杜荷、侯君集等人勾结,打算起兵包围李世民寝宫,打算逼太宗皇帝退位。” “他想效仿父皇发动玄武门之变,控制皇宫,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,禅位给自己,他自己也能够提前登上帝位。” “但结果是李承乾准备不足,还没起事就被镇压下去了。” “事后,唐太宗把李承乾铤而走险归结为魏王李泰的逼迫,所以,他在下诏废黜李承乾的同时,也把魏王李泰贬黜流放。” “但事实上,从整个过程来看,李承乾谋反的真正责任应该由唐太宗本人承担,而不是魏王李泰。” “多么的可悲!一出手就是谁都挽回不了的局面,李承乾断送了大好前程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